当前位置:南征>历史军事>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> 第三百九十五章 确定国庆日,为百姓服务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九十五章 确定国庆日,为百姓服务(2 / 3)

主要在于宋代的歌曲和后世的歌曲是两个概念,拿后世的歌过来,当时的人可能会听不懂,或者说get不到歌词的意思。

因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君主手里,而现在大宋的国家权力掌握在政制院手里,因此可以说如今算是半君主专制,半君主立宪。

新法下达之后,百官们倒是觉得新鲜,却并没有反对的声音。

毕竟这跟他们无关。

里面的内容并未涉及到百官们的利益,只是把以前很多事情摆在了明面上,放进了法律里。

何况国旗、国徽一类也显得正式,为大宋平添了几分仪式感。

直到宪法下达之后,他们才觉得有点不对劲。

因为宪法当中有不少约束官员权力,对官员监督的内容。

显然这会让官员们觉得很不舒服。

因此在八月十七日早朝的时候,就有官员提出反对意见。

清晨时分,今日下起了秋雨。

中秋节在北宋只有一天假,不像十二月到一月足足四十多天假期,大臣们也有了状态,一个个精神抖擞地站在殿内。

自从上朝改为辰时之后,百官们的生活都阳间了许多。毕竟凌晨三四点钟上朝,也确实有点反人类了一点。

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水落下,前日老天爷还算给面子,天朗气清,百姓们过了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。

到昨天晚上开始就下起了雨,下了一整夜,今天早上还没有停,不过雨倒是小了许多。

“有事早奏,无事退朝!”

随着王守忠一声高昂的呐喊,今天的早朝就开始了。

各部尚书就纷纷向皇帝禀报政务。

早朝按规定是从辰时初到辰时末,也就是一个时辰的时间。

但光汇报政务就占去了大半。

虽然很浪费时间,然而这个过程却不能省略。

因为这意味着赵祯也参与进国事,而不是完全被架空,所以该有的仪式还是不能少。

等到差不多到辰时四刻至辰时五刻,距离早朝结束还有二十来分钟的时候,总算是把每日早朝的工作禀报完。

这个时候一般有两种情况,一个是讨论其它事情,另外一个就是赵祯宣布提前退朝。

而前者的情况极少,后者的情况最多,因此赵祯就打算宣布。

然而还未等他开口,同知开封府杨伟率先站了出来,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有奏。”

“你说吧。”

赵祯其实也猜到了。

因为昨天下午崇政殿开会的时候,赵骏他们就谈过这个问题。

新宪法其实严重打压了官员们的地位。

古代士农工商,士排在第一,并且考中进士,一朝为官,那就是鲤鱼跃龙门,普通百姓在他们看来,就是凡夫俗子,不可同日而语。

但现在新宪法下达之后,就狠狠地碾碎了他们的自尊心,虽然他们的权力没有受到影响,可在法律条例下,他们的地位直线下降,法理上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。

这自然会引起一些官员的不满。

不过赵骏也没有在意。

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中央高级官员来说,这并不会受到影响。

他们很难直接接触到底层百姓。

相反,最直观受到影响的必然是中下级县官、州官。

一旦他们还是像以前那样,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,对于百姓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置之不理,那么御史司和皇城司必然会教他们做人。

所以满朝诸多高级大员并无触动,唯有开封府的官员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——他们是整个汴梁平日里接触百姓最多的人,受到影响自然也最大。

杨伟是宋真宗时期,写《宋太宗实录》《册府元龟》《武夷新集》的作者工部侍郎杨亿的堂弟,历任龙游知县、大理寺丞、提点开封府诸县公事、以及权开封府判官。

历史上他在今年三月担任权知开封府,成为了开封知府。

但如今由于赵骏钦点了包拯,因此他只是从开封府判官升为同知开封府。不过开封府现在提了品阶,开封知府是正二品,同知开封府是正三品,所以也不算是给他降级。

此刻他从队伍中走出来,向赵祯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新法有些不妥之处。”

赵祯没有说话,就这么看着他。

杨伟硬着头皮道:“新法实施虽好,可正所谓“礼逾其制,则尊卑乖;乐失其序,则亲疏乱”。百官替天子牧民,若失其权威,则威令不闻,如何服众?”

“汉龙,你怎么看?”

赵祯问赵骏道。

赵骏看向包拯道:“包希仁,你觉得杨子奇说得是对的吗?”

“不对。”

包拯摇摇头。

“那你的看法是什么?”

赵骏问。

包拯说道:“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。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。民恶忧劳,我佚乐之。民恶贫贱,我富贵之,民恶危坠,我存安之。民恶灭绝,我生育之。能佚乐之,则民为之忧劳。能富贵之,则民为之贫贱。能存安之,则民为之危坠。能生育之,则民为之灭绝。”

“很好。”

赵骏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