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征>都市言情>唐朝好地主:天子元从> 第431章 神仙手段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31章 神仙手段(2 / 3)

纳两升的义仓粮,预计收益甚至比正租都多,李世民如何能放过。

为了能够让这个政策顺利通过进行,李世民甚至都已经直接金殿表态,连皇家庄园的田地,也都每亩两升如数纳这笔义仓粮,一粒不会少。

这简直是破天荒。

换契这招逼的所有人没了退路。

你要抗拒不换契,那地就要被收,你换契,那就得如实到官府登记、清丈、确权,到时可就逃不了义仓粮。

武怀玉甚至放出风,从明年开始,到时土地买卖,依然得官方立契,且须缴纳契税,按百分之五征收。

东晋开始已有征收契税,凡买卖奴婢、牛马、田宅,以产权交易额输税,每一万钱输四百,卖者付三百,买者付一百。

隋唐都实行均田制,田地买卖限制较大,所以不再征收田产契税,甚至其它的契税也取消。

现在武怀玉重提开征契税,还增加到万钱五百,且全由买者纳税。

不到官方登记立契,那其产权官府就不予保护。

交易就要立契存档,交纳契税。

税还不低,武怀玉说这样还有助于抑制兼并。

反正能不能真正抑制兼并不好说,但朝廷肯定能从现在已经开始抬头的田地兼并买卖中赚上一笔了。

以后住宅、商铺、奴婢、牛马、车船这些较大额的交易,都是必须要立契,交易双方先立白契,然后到官府换红契,存档并纳税。

皇帝给武怀玉的压力很大。

毕竟都要给你拜相了,你不得好好报答?

现在武怀玉都已经有人给他起了刮地皮的外号,到处刮钱,比如把公廨钱都收到度支司,弄上来二百万。

转头又开始征义仓粮,那边更是把西域胡商们贩来的许多香料等奢侈物品,直接博买走了许多,然后再出手,做了个中间商赚了一道。

甚至还计划要在广州、交州、明州、登州、扬州设立市舶司,海商来唐的商船,指定在这五港口登陆停泊,进出口交易要报关,还要抽分征税,甚至舶来品还得市舶司按需求先和买,好东西让朝廷先赚大头。

内地边疆也要设陆关,诸如河西的敦煌、朔方的灵州等地,总之以后进出口的贸易,朝廷要先赚一笔。

至于说现在正在提上议程的盐茶酒榷卖细则,还在讨论修改中,也即将面世,到时买卖盐茶酒等就没那么自由了,需要得有引。

要取引,得先纳引税。

武怀玉搞钱的方法很多,李世民是很欣赏的。

当然,李世民觉得还是太慢了点。

他需要再快点,更快点。

今天的廷议。

就盐税到底怎么发引,这个引税要加多少,又吵个不停。

如今盐价每斗十文钱,不算贵。

戴胄说每斗加引税十文,那就是翻一倍。

魏征跳脚,说这是害民,这引税一出,以后会有许多百姓吃不起盐,得吃淡食,到时老百姓要骂娘。

戴胄现在是李二的忠狗,毫不留情的反驳魏征,十文一斗的盐,这是近二十年来最低的盐价,大业末年,盐价百文都有过,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,更贵,有百姓真的只能吃淡食。

而如今这些年朝廷把物价渐渐平稳下来,大家不仅吃的起盐,盐质量也好许多。

现在朝廷财政困难,每斗盐加税十文,但一斗二十文,放在近二十年,依然是比较低的。

老百姓一年也吃不了多少盐,不可能就吃淡食。

两人争吵半天,互不相让。

最后只好暂时搁置,继续下一个议题。

武怀玉拿出了一枚银钱。

但跟原本的银质开元通宝都不一样,既不是纯银那种,也不是那种含银较少的银铜合金币,甚至不是孔方形状的,倒跟西域用的波斯银币有些像。

“这银钱有何特殊?”

“陛下,这枚银钱,银八九,铜十、锡一,总重一两,此一枚银钱兑换一两银子,直一千六百开元通宝铜钱。”

“除去银铜锡料,以及人工等成本,大约有百之五的利润,”

百分之五的银币铸造利润,让李世民听了很高兴。

朝廷发行的开元通宝铜钱,这些年因其用料足成色好,而大受欢迎,但因为缺少铜料,所以铸造量有限,新铸出来的开元通宝,许多不是被百姓直接收藏了,就是被奸人融铸成铜器,或是改铸私钱。

朝廷年年铸钱,但最多一年也只能铸三十来万贯钱,在市场上杯水车薪。

最后总结一下,朝廷每年铸开元钱,算下来还亏本了。

铜料太贵,特别是因为缺铜,只能把一些铸钱炉设在深山的铜矿场上,铸好的钱运输出来又是一笔不小成本,导致铸钱亏本。

这让朝廷头痛不已,不铸钱市场货币混乱,影响经济财政,可越铸越亏,偏偏铸出来的钱还被奸商薅羊毛,被百姓收藏,劣币驱逐良币。

武怀玉这银币居然能有百分之五的利润?

“这不就是宝泉吗?”

宰相王珪有些不屑。

宝泉或叫重宝等,说白了就是以一当十,当百钱,本来这铜钱,靠调整铜含量,以及铜钱的重量,来使的铜钱本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