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征>玄幻魔法>狠宋> 第814章 后方紧吃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14章 后方紧吃(1 / 2)

马天骥出手搅乱市场,打扰李曾伯的军务部署,丁大全也没闲着。

在他“现在想让谁升官是不行了,但想让谁进去,谁就得进去!”的威胁下,他的党羽们勉为其难地对李曾伯的事务进行了阻击,迟滞或者弄坏李曾伯的事。

宋朝“冗官”现象为他们上下其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所谓的“冗官”来由宋朝统治者从建国初期就采取广开科举门路的政策,将知识分子尽可能地都搜罗到体制内来,以防他们对政权构成为威胁。

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这首《不第后赋菊》是唐末冲天大将军黄巢所写,他文武双全,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,但皆名落孙山,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《不第后赋菊》后便离开了长安,之后造反,虽然不成功,可大唐因他而丧。

这些读书人的杀伤力太大,宋廷宁可花钱消灾,通过科举大量地收纳人才为已用,实行不断扩招的科举制度,不做事不要紧,只要他们不闹事,养着呗。

为此,宋朝,官员分别由差遣、本官阶、散官、勋官、爵位,贴职等组成。不但职位花里胡哨,非常复杂,整个官僚体系也异常臃肿庞大。

人浮于事,官员数量大,真正能做事的人却很少,造成的后果是事儿人人都能管,个个不用负责任,关键时候,就能拖后腿。

比如玄甲军总教头桑元绍欲领军需就不是件小事,有御前军器所、工部和军器监三个一起管理,而且户部也能参与一脚!

首先,他去到御前军器所说要领取二千副铁甲,然而他等上大半天的功夫,好不容易见到比自己小上五级的六品主事,对他客气有加,可这位大堂主事却告诉他说他还不能拿到他的铁甲,他必须去找工部。

桑元绍是从五品的刺史,主事才从八品,奈何现官不如现管啊。

得,你就被人家一句话打发到了工部,同样是工部的一个小主事来告诉他说:“必须由户部点视军器数量。”

没办法,桑元绍又到了户部那里,好吧,户部的主事大发慈悲,及时地对照数量进行审核,然后登记好,签了字,经过桑元绍马不停蹄的奔走,先后有御前军器所、工部、军器监以及户部多个衙门官员的签字画押,他才可以领出铁甲,其余兵器莫不如此,手续忒够繁琐。

是的,鞑军入侵,时间很紧张,可手续必须这么办,这可是朝廷规定的办事条例,谁敢不从。

是的,你奉了李相公钧旨,我们能够这么快让你领出兵器,已经是给他脸了。

把领据一一交验无误,大堂主事才会依敕制发征、行的勘合。随后,桑元绍每过一道关卡,必交验勘合。也就是说,批准出发的兵员、军需,少一点不行,多一点也不行。

各种种样的作战物资,这里卡一点,那里卡一下,桑元绍及其他官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这方面,他们宁愿去练兵、去加固城防,也好过与这些官员打交道。

所经之处,雁过拨毛,手续办完,视军器总金额多少给予官员们相应的好处,想要不花要是想不花银子,干脆想都别想,几个衙门上上下下相关的几十口子,就指着这事发财呢?

瞅你一身忠义,两袖清风的可怜,放你一马?这要传了出去,往后谁还肯往外掏银子啊?坏规矩的事,是打死也不能干的。

就算是李相公来拿军器,也得给钱!

给钱及时到位,数额也对,就给好质量的装备,要是扭扭捏捏给得不痛快,官员们也给一堆破烂货给你!

桑元绍心中不忿,但他看到李曾伯对于这些规费开支予以放行时,方才知道即使是枢密院相公,也得低头!

之所以那些无耻官员能够坐在堂上收受好处,他们还得感谢宣州守军的坚决抵抗,他们顽强阻击来犯鞑军,以生命铸造了一条强大的防线,

宋太祖开宝八年(975年),平江南,当中芜湖县归宋,其属宣州,位于长江下游,北与合肥、马鞍山市毗邻,南与池州接壤,东与宣城相连,西与铜陵交界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其下游处就是建康。

鞑军顺江南下,按忽必烈与诸将所想,他们要拿下建康,成就不世之威名。

鞑军中谋士王鄂认为:“赵葵名过其实,使非赵范、赵葵力主进攻,其端平入洛坏事,淮乱其何能已乎?

王鄂久有盛名,他乃金王朝的最后一位状元,随金帝逃至蔡州,城破被执,是张柔将他从刑场上救出来,将他接回自己的大本营保州城,成了自己幕府中的参议,之后,张柔将王鄂推荐给忽必烈,加入他的幕府中。

王鄂主张取建康,然而张柔反对,他说道:“建康不宜去,赵葵不可侮!”

张柔忌惮赵葵,当初他与赵葵在两淮交战,深知赵葵用兵谨慎,却也不乏大胆,其深得军心,张柔虽然在野外能够战胜赵葵,可是赵葵守建康,就绝对能拖住鞑军前进的步伐。

既然张柔这么说了,大家就在地图上一番寻找,找到了芜湖县,张柔计划以偏师佯动去攻打建康,大军则取了芜湖,再沿东南道拿下宣城,即可进至临安城外!

他既然看到了芜湖县的重要,大宋宣州知州陈宗礼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