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南征>历史军事>舍弟诸葛亮> 第273章 给张羡的最后一击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73章 给张羡的最后一击(1 / 2)

几乎兵不血刃攻下巴丘,彻底把洞庭湖口牢牢握在刘备军手中后,刘表对荆南地区的干涉,基本上就被阻断了。

因为跟随张羡叛变的长江南岸沿岸地区,已经全部落入了刘备之手。

有了这条隔离带后,刘表从宛城再把主力部队八百里迢迢南调回江陵,也无从下手扩大战果了,只能是稳住自己的后方。

以刘表的胆色,他此番想要拿回宛城,已经是把曹操彻底得罪了,他可不敢再冒险跟刘备开战。

就算心有不甘,也只能是先通过使节交涉途径解决,看看能不能从谈判桌上拿回来一些好处。

而这些文戏往还,稍微拖上两三个月都是正常的,自有后方的诸葛亮去操心、稳住,不需要前线将领花精力。

赵云是在五月初九这天凌晨,伏击歼灭了桓阶的部队,然后五月初十拿下巴丘城,又花了两三天恢复城内秩序,然后赶紧继续进兵威迫罗县。

巴丘之战唯一的遗憾,是没抓到或者杀死桓阶——赵云一开始设的那个诱敌突围、然后在东城门外路上伏兵掩杀的计划,倒也有试图截杀桓阶,这一点赵云是想到了的。

只可惜世事难料,到了战场上具体执行的时候,兵荒马乱夜色黑暗,总有各种疏漏。

而且赵云也没料到桓阶居然如此不要脸,战后拷问被俘的敌军军官时,有好几个长沙军军官都招供说:桓阶出城之前就换了普通小兵的服色,也没有携带任何证明身份的印绶等物。

赵云对于桓阶的逃命意志还是稍稍低估了,这厮还挺难杀。

不过赵云也很清楚自己该怎么弥补——只要尽快拿下罗县,进逼湘阴,让桓阶没法组织起第二道防线,拖慢己方的进军节奏,那就可以把桓阶逃生的危害降到最低。

罗县大致位于如今的湘阴县和汨罗县之间,在汉末时是湘江注入洞庭湖的河口位置。也是古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投湘江的地方。

赵云几乎是一边分兵安定后方巴丘的秩序,一边就派出先头部队南下包围罗县,确保逃散的桓阶回不到罗县城内,无法鼓舞起士气组织起人心。

然后等后方彻底稳固,把主力部队徐徐调来准备攻城。

甘宁的水军也沿着洞庭湖沿岸剽掠收编各县,掐断注入洞庭湖的各条水系之间的航道联络,以为威慑。

双管齐下之下,罗县县令最终没胆子顽抗到底,在赵云攻城主力抵达后两天、五月十七这天就开城投降了。

赵云在罗县稍作休整,继续南下临湘,终于进逼了张羡本人驻扎的老巢。也不知道桓阶在赵云突破罗县的这段时间里,有没有迂回绕路回到临湘、跟张羡会合,不过这已经不影响大局了。

赵云拿下罗县的同时,甘宁部沿着洞庭湖一周扫荡,拿下了益阳。

最后西北边的张飞那路人马,也从孱陵回作唐,继续南下收复了零阳、汉寿二县,最终逼近了武陵郡治所临沅县。

张飞在零阳、汉寿也几乎没有爆发战事,都是传檄而定,因为武陵太守金旋的野战部队主力,之前已经被张飞在孱陵之战中歼灭大半了,金旋根本抽不出机动兵力防守,只能是靠各县的守城兵和乡勇民壮撑场子。

这些二线部队和杂牌人员,看到张飞打的是车骑将军平叛的旗号,哪里会为金旋卖命到底,当然是谁来就投谁了。

整個五月中旬和下旬,刘备阵营三将基本上都是在快速推进中度过——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,没什么可羡慕的。毕竟金旋的武陵兵野战部队,和长沙、零陵两郡派出的野战主力邢道荣部,都被刘备军三将灭了。

在野战歼灭敌军主力的情况下,后续的推进本就该摧枯拉朽,能一下子进展好几百里。

五月底时,赵云顺利开始筹备围攻临湘,张飞也开始筹备围攻临沅。

相比之下,临湘的攻坚要麻烦得多,张羡毕竟是在荆南历任过三郡太守的,前后经营七八年,根深蒂固。以古代的信息闭塞程度,当地很多人都是只知有张府君,不知有天子。

何况张羡这次还假借了许都朝廷诏书的名义,骗到了很多骨干军官坚信他们才是朝廷的守军,而刘备才是反对曹司空辅政的叛贼。在张羡多年的经营、洗脑之下,长沙守军战意昂扬。

张羡和他的心腹嫡系官员也知道,要是被刘备抓了肯定得死,跑也无处可跑,就愈发狗急跳墙,殊死搏命了。

赵云只能是按照云梯、葛公车、投石机一步步建造部署,破坏外围壕沟工事、羊马墙护城河。

估计战前的攻城器械准备就得花上半个月,破坏工事又得花上半个月,正常攻城战,哪怕打得再顺利,一个多月是肯定要的。如果顾及伤亡损失,那可能就要打上两三个月了——

这还别嫌慢,原本的历史上,平叛张羡之战交给刘表来打,刘表可是打了整整一年。现在赵云就算花两三个月破长沙城,整个荆南战役也就花了五个月,已经比历史同期刘表的成绩缩短了六成时间。

张羡这人史书上虽然不出彩,但他在荆南的根基是很牢固的,甚至可以说仅从地方掌控来说,比孙家在吴会的根基还深。

孙策在吴会的地盘好歹都是武力打下来的,没有经过深耕经营,下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